莫裡:“接受你所能接受和不能接受的現實;承認過去,不要否定它或抛棄它;學會原諒自己和原諒别人;生活中永遠别說太遲了。” 2024年4月18日于新地球村404教室,舉行第四次本碩聯動讀書分享會主題活動——談論自憐。此次活動由23級研究生學長劉恒遠主持分享,23級本科生全員參與。
“自憐”是《相約星期二》中莫裡教授與米奇在第二個“星期二”談論的人生命題“坦然接受、擁抱它,但必須設置截止時間。” 當你經常的向身邊的其他人表達這類事實或感受時。可能就是一種想要獲得對方的更多關注和愛的心理需求。與此同時,在意識不可及的地方,你可能也期待着自己這些遭遇及由此而來的創傷,能夠借由語言的表達外化,及他人的傾聽,理解和确認,從而妥善安放,最終慢慢放下。
這種自憐的表達,其實可能并非軟弱和逃避,它反而是一種勇敢也是一種智識上的成長,因為你其實是逐漸有能力去面對和思考,從前自己可能沒有能力去面對并思考,反而是抵制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,以及你開始敢于正視自身的某種缺陷和脆弱性。至于敢于正視某些結構性問題,這就是一個人心智反升,轉變成長更新的一個最初的核心門檻。
一、“可以自憐,但不要沉溺”
“我不讓自己有更多的自哀自憐。每天早上就一小會兒,掉幾滴眼淚,就完了。”隻有當你覺得它可怕時,它才可怕。凡事要有一個限度,如果超過了那個度,就會消耗自己大量的精力與時間,不但不能改變已成的現實,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,長此下去,更會讓現在及以後的生活向不好的方向發展,從而進入一個惡性循環的怪圈而很難自拔。因為莫裡患病,作者問莫裡會不會感到難過?莫裡說自己會每天早上醒來,觸摸自己是否能動的關節和部位,他會傷心但是也僅僅一小會,他不讓自己沉浸在悲傷中,接下來他會慢慢調整自己,他這樣說:“看着自己的軀體慢慢地萎謝的确很可怕,但它也有幸運的一面,因為我可以有時間跟人說再見"。這就是莫裡想要教給米奇的。也是劉恒遠學長所講:“在我們的成長學習中,這些痛苦帶給我們的東西并不是讓我們一直堕落,而是要我們樂觀看待事情。”
每當我們遇到挫折和困難的時候,可以難過悲傷,但是不要一直沉溺在這種悲傷之中,我們要選擇樂觀向上的态度去看待,才不會一直痛苦,不會一直停滞不前。
二、“從前往後看,很多事都是大事;從後往前看,很多事都是小事。”
“從前往後看,很多事都是大事。從後往前看,很多事都是小事。”劉恒遠學長在分享會臨近結束時所說的話。我們在遇到挫折與磨難時,要勇敢的面對它,積極的心情面對,一定比消極低落的情緒去解決事情效率更高不是嗎?如果你在這段成長路上或情感受到挫折,你可以短暫的處在悲傷無力的情緒之中,這是人的本能,誰也不是機器人,24小時都在沒有情感的工作,但是不能一直處于這個情緒之中,日複一日,年複一年,循環往複而失去了對生活的信心。連信心都失去了,又談何成長與逆襲呢?如果說現在你處在低谷期,你可以給自己每天早起打打氣,喊出讓人精神抖擻的口号“清晨起來,擁抱太陽,滿滿的正能量”。讓自己的磁場變得陽光有力量!
三、“不要糾結于過去的決定,回頭看這就是你人生的轉折點”
親愛的朋友,你可以自憐,但不要固執糾結于自己曾經做的決定,把現在不是自己想要的成果歸結于當初自己做的決定。事實上你要知道,當初自己所做的決定就是我們成長路上的每一個小的轉折點、成長點。正因為是當初做出的這些選擇才成長了現在的自己。如果把當初的選項再次擺放在面前,假如選了其他的選項,你就會肯定不會後悔嗎?也還是會糾結于另一個選項,你要知道,不論你選什麼都會後悔,因為高要求、優秀的人在成長的路上總是會覺得不足、有缺失。我們總是對别人抱有過高的要求,當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時候,總是因為很多因素産生自憐的情緒。我覺得要我們要客觀的分析這個問題,不能總是因為自憐放低對自己的要求,這樣一直無法達成目标。但跳出圈外看,你已經做的很好了!這就是成長,不斷完善自己,變成更好的大人。
人生的課題未完待續,我們和相約星期二的故事還在繼續……
敬請關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