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克曼曾言,“有些人有足夠時間認識死亡,他們得以活得更努力、更執着、更壯烈。”擁有遠超于其它動物智慧的人類理應認真思索死亡。2024年3月28日在新地球村404教室,舉行本碩聯動讀書分享會主題活動——談論死亡。此次活動由23級學前教育研究生郭俊學長主持分享、23級本科生全員參與。
“死亡”的這一主題是莫裡教授與米奇在第七個“星期二”談論的人生命題“一旦你學會了怎樣去死,你就學會了怎樣去活。”
《坦然接納死亡,才能活好當下》
在與米奇失去聯系的第15年,一直牽挂他的教授莫裡,不幸患上了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,是一種無法醫治的神經系統疾病。
确診之初,莫裡感到震驚與絕望,覺得自己好像掉入了一個深不見底的洞穴。
随着疼痛、行動不便等問題的到來,他才慢慢接納了自己即将死去的事實。他問自己:我是就這樣枯竭下去直到消亡?還是不虛度剩下的時光?一番思索後,他不甘枯竭而死,決定勇敢地走過最後那座連接生與死的橋梁。
在疾病的侵蝕下,他從不能開車,不能行走,漸漸虛弱到無法自理,需要護工24小時貼身照料。大多數人會因此感到難堪,他卻絲毫沒有自哀自憐,而是把自己當成嬰兒一樣,試着享受他人的照顧。
他也不願留下遺憾,堅持要在衆人的攙扶下,親自去學校與學生們道别。他還提前舉辦了一場“活人葬禮”,邀請自己摯愛的親友們參加。葬禮上,每個人都向他緻以情真意切的悼詞,大家又哭又笑,相互擁抱,留下了溫馨又難忘的回憶。
預感到自己隻有不到一年的生命時,莫裡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:把死亡當成最後一門課程,讓旁人從自己緩慢而耐心的死亡中,學到一些有意義的東西。
為此,他接受了電視節目的邀請,讓鏡頭記錄下自己躺在病床上的模樣,并講述了自己患病後的心路曆程。莫裡的無畏與平和,鼓舞了很多籠罩在死亡陰影下的陌生人。他們紛紛給莫裡寫信,向他訴說煩惱,找他咨詢困惑,更多的是對他表達感激。
在死神的追趕下,莫裡不慌不忙地保持着自己的生活節奏,讓生命的盡頭充滿了樂趣,洋溢着希望。
史蒂夫·喬布斯曾說:“死的意義就在于讓我們知道生的可貴。一個人隻有在認識到自己是有死的時候,才會開始思考生命,從而大徹大悟。”怎麼生,如何死,也許早已命中注定,但我們可以主宰貫穿其間的活法。
直面失去的恐懼,暢快自在地享受當下;接納落幕的遺憾,坦然從容地揮手告别。即使死亡如影随形,依舊能把日子過得熱氣騰騰,就是一個人最了不起的能力。
郭俊學長也就借用泰戈爾的名言“燦亮的生命之島四周,日夜翻湧着死亡之海的無盡的歌曲。”告訴我們要珍惜現在的時光,保持愉快的心情,坦然面對死亡,不要對死亡産生畏懼。
《學會愛與告别,是人一生的修行》
莫裡在書中反複強調:“死亡跟生命一樣自然,它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。而愛是永恒的感情,即使你離開人世,你也活在人們心中。”當一個人學會愛與被愛,不留遺憾地度過當下,無論生命何時終結,都不會感到遺憾和痛苦。
人這一輩子,除了愛與死亡,任何東西都是不确定的。你若把命運寄托于外物,便如海上漂浮的一葉扁舟,經不起一絲一毫的波動。隻有付出愛,接受愛,享受清風與明月,也不懼死亡的暗礁,才不枉來世間走一遭。
Death is as natural as life. 死和生一樣,都是自然的事。但是我們為什麼會如此忌諱談論死亡,很難平靜面對死亡?是因為新生命給人帶來希望,是獲得、是擁有,而死亡很多時候意外着病痛,是失去、是離别吧。
死亡給予人類追逐遠山餘晖中最後一抹夕陽的奔跑。假使生命正如人類所望而永不消逝,永恒便成了計時單位,人類就真正陷入了“明日何其多”的陷阱,萬事也真正會成蹉跎。而正因為有死亡,才有了有始有終的生命,人類才學會了珍惜,因為我們想在有限的光陰裡讓生命取得最大值。此時我們才懂得範蠡曾言的“得時無怠,時不再來”,悠悠時光的單行線列車永不返航;懂得孔子口中的“未知生,焉知死”,勿匆時光隻賦予所有生物唯一的生命;懂得如今提倡的“開源節流,保護地球”,漫漫時光孕育的後代還得享用我們吃剩的狼藉盛宴。故而有結束,我們才會珍惜過程裡一切的一切。
死亡吹響了人類即将開啟的另一場偉大征程的号角。那裡的征程比如今的世界更加單純而精彩,置身其中的人類才真正感受到人世間最為寶貴的事物,也真正擁有了生前沒有擁有的坦然與勇敢。面對死亡,堆積成比珠峰還高的金币也黯淡無光,因為鄙俗的金錢永遠無法同歲月作交易;面對死亡,胸前挂上密密麻麻的勳章也隻剩滄桑,因為虛榮的頭銜永遠無法使歲月受賄賂。然而,“家人閑坐,燈火可親”的溫暖卻可化作嘴角最後一抹微笑;“白頭如新,傾蓋如故”的回憶卻可讓病榻更為柔軟安谧。當人類真正認識了死亡,便會發覺曾經奮力争取的珠寶其實毫無意義虛無缥缈,而曾經未曾留意的點滴卻是最後的精神支柱。
死亡塗畫下了亘古與永恒的詞典裡一個小小的逗号。《尋夢環遊記》裡那句著名的台詞,“真正的死亡,是沒有人記得你。”據此,我們平常口中的死亡其實太微不足道了,肉體的死亡是人生這本厚書裡一個章節的句号,是歲月長句裡一個小小的逗号。正因如此,那些偉人将永遠不會死亡,因為沒有人類會遺忘發明首個燈泡的愛迪生、帶領時代覺醒的陳獨秀、解決國人溫飽的袁隆平…….他們的貢獻造福了後世,新一代生命理應在記憶裡為他們留下一席之位。生命的價值是由自己的行動诠釋,生命的長度也由自己的行動丈量,雖然世上的任何生物都有肉體的離世,但是我們可以努力不被世人遺忘。
細品生馔惜流年,靜看殇圖悟人間。死神總會被人類誤解而被無緣無故地貼上殘酷無情、冰冷寒心的标簽,可誰知死神不過是對生命最基本的捏衛者,它讓我們不去糟蹋不去亵渎生命,而應在有限的光陰裡讓生命散發最美麗的色彩。
花的盛開與凋零,讓美麗永遠流傳,裝點了燦爛的世界。人孰生死而為重,個體的離去與新生是一代文明的相傳。死亡的來臨并不是因為衰老,而是因為消失。面對死亡的深遠,不負遺憾的走進去,我們也得以留給世界的一抹絢麗的色彩。
人生的課題未完待續,我們和相約星期二的故事還在繼續......
敬請關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