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 首頁 > 學生工作 > 本科生工作 > 學生天地 > 正文

學生天地

教院易班|舉杯邀明月,共叙桑麻情
發布時間:2024-09-17來源: 浏覽:

中秋節(Mid-Autumn Festival),又稱“月夕”、“秋節”、“仲秋節”、“八月節”、“八月會”、“追月節”、“玩月節”、“拜月節”、“女兒節”、“團圓節”,是流行于中國衆多民族中的傳統節日,時間為農曆八月十五,因其恰值三秋之半,故得此名,與春節、清明節、端午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。

中秋節,是仲秋之節,在進入秋季的第二個月,以十五月圓為标志,這天正值三秋之中,故謂之“中秋”。此夜月色比平時更亮,又謂之“月夕”。因為中秋節在秋季、八月,又名“秋節”、“八月節”;因為祭月、拜月,又叫“月節”、“月亮節”;中秋家人團聚,出嫁的女兒回家團圓,因此又稱“團圓節”、“女兒節”;仲秋時節各種瓜果成熟上市,因稱“果子節”。侗族稱為“南瓜節”,仫佬族稱為“後生節”,朝鮮族稱為“秋夕節”或“嘉徘”等。

曆史沿革

中秋節源自先民對天象的崇拜,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,是天子夕月、秋社、賞月以及月宮的傳說等多種風俗事項彙合而成的節日。

起源于先秦,普及于漢代,定型于唐朝,正式定立于北宋,盛行于宋朝以後,明清時期,中秋節與春節齊名,成為中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。

2008年1月1日,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。

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、賞月、吃月餅、看花燈、賞桂花、飲桂花酒等民俗,在此基礎上,各地還逐漸發展出“賣兔兒爺”、“樹中秋”、“舞火龍”、“走月亮”等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。

中秋節在千百年的傳承中幾經演化流轉。古老的禮俗與衆多神話傳說,如嫦娥奔月、吳剛伐桂、唐明皇遊月宮等,以及中華傳統文化中的諸多因素,為中秋節注入豐富内涵,文人墨客借此留下衆多詩詞文章,最終,“阖家團圓”的精神指向,成為現今中秋節的主要文化内涵。

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,為寄托思念故鄉,思念親人之情,祈盼豐收、幸福,成為豐富多彩、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産。2006年5月20日,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。

除中國外,中秋節還在日本、朝鮮半島、東南亞等地區流行。

傳統習俗

1、猜燈謎

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挂着許多燈籠,人們都聚集在一起,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,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,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,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。

2、吃月餅

月餅,又叫月團、豐收餅、宮餅、團圓餅等,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貢品。月餅象征着大團圓,人們把它當作節日食品,用它祭月、贈送親友。

最初的月餅,起源于唐朝軍隊祝捷食品。唐高祖年間,大将軍李靖征讨突厥靠月餅隐蔽的傳話得勝,八月十五日凱旋,此後,吃月餅成為每年的習俗。

3、玩花燈

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,玩燈主要隻是在家庭、兒童之間進行的。早在北宋《武林舊事》中,記載中秋夜節俗,就有‘将“一點紅”燈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動。中秋玩花燈,多集中在南方。如佛山秋色會上,就有各種各式的彩燈:芝麻燈、蛋殼燈、刨花燈、稻草燈、魚鱗燈、谷殼燈、瓜籽燈及鳥獸花樹燈等。

4、賞桂花,飲桂花酒

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,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種食品,以糕點、糖果最為多見。中秋之夜,仰望着月中丹桂,聞着陣陣桂香,喝一杯桂花蜜酒,歡慶合家甜甜蜜蜜,已成為節日一種美的享受。到了現代,人們多是拿紅酒代替。

謎語小劇場

燈謎1:

耳朵長,尾巴短

隻吃菜,不吃飯

(打一動物)

謎底:兔子

燈謎2:

面孔像貓,起飛像鳥

天天上夜班,捉鼠本領高

(打一動物)

謎底:貓頭鷹


燈謎3:

有時落在山腰,有時挂在樹梢

有時像把圓鏡,有時像把鐮刀

(打一星系)

謎底:月亮




Baidu
sogou